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E8000)是采用面向服务(SOA)的体系架构,遵循IEC61970/IEC61968国际标准,充分融合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南方电网公司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等规范而开发的新一代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作为一套面向调度生产业务的高度集成化系统,E8000系统可以实现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内部各专业应用系统的横向集成,将传统的调度、集控、配电、继保、安自等各自独立的业务应用,整合为一套系统;同时将各级调度控制中心及厂站业务纵向贯通,实现调控业务的计划、数据、分析、控制等信息的共享和协调,是各级各类电力调控中心实现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优化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
弹性调控支撑平台是基于“云原生”先进设计理念,利用容器、容器编排、微服务及服务网格等技术重构传统平台架构,建立与云计算相适应的数据处理模式与应用支撑框架。平台打破传统监控类软件集中或分组式主备处理模式,实现集群式并行处理模式,为应用系统提供了数据采集、处理及业务的动态扩展能力。 资源层: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物理或虚拟资源,分别对应于常规部署及云计算部署两种模式。在云计算部署模式下,虚拟资源将通过云操作系统进行统一调度管理。
实时电力平衡优化调控系统是电力现货市场条件下发电调度实时运行的支撑系统,作为一套面向调度专业生产业务的高度集成专业化系统,实时电力平衡优化调控系统可以实现电网调度内部各专业应用系统的横向数据集成,具备适应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的调度计划修改管理功能以及电力平衡前瞻调度功能,主要包括调度计划修改管理、计划修改安全校核、计划审核、基础数据管理与监视、实时电力平衡、网省统一调峰、信息汇总与发布等功能。
当220kV厂站的110kV母线失电时,智能复电系统根据实时采集信息,充分考虑主变电流、220kV母线电压、110kV母线电压、站端备自投、线路电流裕度、数据异常等因素,实时计算失电母线的复电路径,获得开关动作序列,进行开环或闭环操作,快速恢复母线供电,并根据复电路径电流越限情况,考虑负荷优先级、负荷电流大小、需要切除的负荷量等因素,启动过载联切功能。
电网运行驾驶舱(Power grid Operation Cockpit,简称:POC)是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顶层应用和用户入口,以电网运行关键性能指标(KPI)为主线,通过汇集和萃取各类电网运行信息、调用相关计算分析应用服务、集中各种操作和控制功能,提供面向用户的KPI监视、预警、信息挖掘、决策分析和控制功能,为运行人员驾驭电网提供一个综合、直观、闭环的友好环境。
主配协同故障诊断与自愈控制系统实现在主网发生故障时,通过主配全要素协同控制解决馈线负荷大面积、长时间停电问题。通过系统全面地分析配网运行数据,对于主网故障开展配网馈线负荷转移,提供多选择馈线转供方案,并自动选择最优转供方案,提升主网故障转供能力,减小主网运行风险。
“安自信息监控管理系统”技术支持系统,通过与厂站端安全自动装置通信,实现对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状态监控、运行信息分析和发布等功能的监控管理系统,其中包含数据采集、实时数据监控、实时事项监控、定值下装、软压板投退、远方复归、远方切区、数据转发、智能巡视、低频减载统计、操作流程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及系统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系统旨在构建地级、省级的安自装置统一监控平台,确保能为地级市用户、省级用户提供高效、准确,从而有力支撑各专业科室对安自设备监控的业务需求。最终,系统将实现一个新型的、高可靠性、通用性和高可扩展性的安自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平台。
“两个细则”技术支持系统是支撑电力并网运行与辅助服务管理的核心平台,覆盖常规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及电化学储能电站等多类型并网主体。系统集成并网运行监测、辅助服务市场管理、考核补偿结算及智能数据分析等功能,全面保障“两个细则”的规范实施与高效执行。通过数据监控与深度分析,系统有效推动发电侧运行行为与调度要求一致,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响应能力,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市场化改革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虚拟电厂是一种融合“互联网+源网荷储”的数字化能源调控管理系统。它整合先进能源技术与通信技术,实现分布式灵活资源的全景监视,通过高效资源聚合、智能优化调度及灵活市场参与,显著提升电网灵活性、经济性与可持续性。该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用户成本,助力能源转型,是未来能源互联网及电力系统升级的关键支撑。
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系统)是基于电力系统数学模型构建的数字仿真平台,通过模拟电网稳态、动态及故障后的多维度工况,在不干扰实际电网运行的前提下,为调度人员提供高仿真的实战演练环境,有效提升调度员的正常调度与突发事故决策能力。系统具备主配协同功能,可实现主网与配网DTS联动。
双因子安全认证系统(DK8701)采用国密局推荐的算法和备案的密码设备,按照《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基于数字证书的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为核心架构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双因子身份认证系统,确保主站、调度系统生产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高效性。